东方网记者王佳妮6月12日报道: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6月6日在上海正式出坞,标志着该邮轮整船主体建造基本完成,转入码头开始设备调试和内装收尾阶段。建造大型邮轮为何如此复杂?难点在哪里?出坞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资料图片)
日前,上海科普大讲坛特邀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豪华邮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骥,为观众讲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诞生记”。
集齐“三颗明珠”,填补国产大型油轮空白
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一起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讲座伊始,曾骥介绍了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史。1865年,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蒸汽轮船)在安庆军械所建成。该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1960年4月15日,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下水;2004年12月15日,首艘“大鹏昊”号LNG船在沪东中华开建,2008年4月3日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基本掌握了世界造船尖端技术,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2002年3月,抵达大连港。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这艘航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的服役,标志着中国彻底改变了没有航母的历史,并进入大型航母时代。
曾骥表示,从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到2008年国产“大鹏昊”号打破LNG船的垄断,再到2022年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如今“爱达·魔都”号邮轮顺利出坞,距摘取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填补国产大型邮轮空白,实现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时刻仅一步之遥。
零部件相当于C919的5倍,建造大型原来这般复杂
建造大型邮轮为何如此复杂?难点在哪里?曾骥介绍,大型邮轮具有“船+酒店+娱乐”的交叉化、定制化产品属性。此次国产大型邮轮全船有503个薄板结构分段,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精度控制难度大,“作为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大型邮轮的零部件数量多达2500万个,相当于大飞机C919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线缆超过4300公里,约等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
曾骥还介绍,该邮轮是个重达6万吨的“庞然大物”,为了减轻船的自重,建造中,大量使用了只有4毫米厚的薄板。整个酒店的基础框架,都是由这些薄板搭建而成。邮轮上所有的客房都是在陆地上做好,再通过自动电梯,运输到邮轮里,焊接相连,“在这艘长达300余米的巨轮里,2000多个房间,拼接后安装到船上的误差需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
大型船舶出坞、下水也是建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翻船事故。“爱达·魔都”号邮轮出坞需要经过倾斜试验、舷门冲水试验和救生艇脱钩巡游试验,用以测试船身稳定性、密闭性和逃生功能。出坞后,还需在码头完成坞内没有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剩余工作,诸如码头舾装、码头测试、2次海上试航、交船前的准备工作等任务。
邮轮产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和推动力,而大型邮轮建造是典型的复合型、定制型、巨系统工程,也是我国迄今唯一有待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对推进邮轮产业供给侧改革和助推我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有重大意义。
据悉,本次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科技馆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承办。截至目前,上海科普大讲坛已举办198场,邀请到396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
标签: